下潜至泰坦尼克号沉船点进行观光的“泰坦号”载人潜水器,在本月18日下潜后约1小时45分钟后失联。当地时间6月19日起,美国联合加拿大等国家,动用多种设备对“泰坦号(Titan)”载人潜水器进行搜寻。直到22日,美国海岸警卫队宣布“泰坦号”确认发生了灾难性“内爆”,潜水器搭载的五名成员全部遇难。
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表示,搜救人员使用遥控探测器在距离“泰坦尼克”号残骸不远的海底发现5块潜水器的碎片,与深潜器发生灾难性爆炸的迹象相吻合,不过目前仍难以确定潜水器爆炸的时间。
(“泰坦号”潜水器 | 图片来自网络)
监管缺失的深海探险行业
2021年,海洋之门(Ocean Gate)公司正式开通了商业游览泰坦尼克号的业务,成为全球第一家运营该项目的商业公司,让更多人有了近距离接近沉没在深海的泰坦尼克号的机会。
众多业内人士却对海洋之门的观光潜水器的安全性表示担忧。早在2018年,由多位专业人士组成的美国海洋技术协会就向海洋之门CEO斯托克顿·拉什(Stockton Rush)发出警告,称海洋之门应该在发射前将其原型提交给第三方专家监督测试,以保护乘客安全。随着此次事件的发酵,“泰坦号”往年因质量问题被质疑的消息,再次浮现在了公共视野中。相关人士指出“泰坦”号未经第三方安全认证就多次实施载人深潜活动,再次对私人潜水器产业缺乏监管规范的现状提出质疑。
(“泰坦号”内部结构 | 图片来自网络)
《泰坦尼克号》电影导演詹姆斯·卡梅伦也在事后发声指责“泰坦”号设计和制造商海洋之门公司不顾安全警告,未让深潜器接受第三方机构的标准化测试认证的行为。卡梅伦表示,其支持监管机构出台规范,强制对潜水器进行安全认证。
“泰坦号”悲剧的发生,让私人潜水器产业缺乏监管规范的现状不容忽视。美国海洋技术学会下属载人潜水器委员会主席威尔·科嫩在采访时表示,行业自愿遵守的规范都是“以血写就”:“我们只有在记住自己上次犯了什么错误的情况下,才会变聪明。”
签署了免责协议,遇难者家属就无法索赔?
此次“泰坦号”的五名遇难者,每人支付了高达25万美元的旅费,并签署了免责协议书。在参加有潜在风险的活动前,活动组织往往会让参与者签署一份明确地概述所涉及的风险、且不留任何解释余地的豁免条款。就像一份“生死状”,签署人不能要求公司承担错误,公司也能避免遭到人身伤害诉讼。一位在2022年7月参加海洋之门相同旅程的记者透露,其当时签署的免责协议书中,仅在第一页就三次提到死亡的可能性。
虽然遇难者曾签署了免责声明,但法律专家指出,免责声明从不代表涉事公司一定能豁免。如果有证据表明潜水器存在严重疏失或未充分披露风险,免责声明被法院裁定无效的状况并不少见。一名人身伤害律师表示,如果这艘潜水器的设计或建造方面有一些信息没有告知乘客,或者有信息表明它不适合这次潜水活动,但公司还是明知故犯地运营,那绝对违背了免责的有效性。
海洋之门的免责声明是否具有效力,遇难者家属是否能获得赔偿,目前还需等待事故的原因调查完毕,来进一步判断潜在疏失和风险的程度高低,以及这些疏失对免责声明适用性的影响。
Comments